移除Chrome目录下的全文件级不安全缓冲区编译指令
Minor
提交哈希:
2af176b4bf5ba73755ea71a1a48a573b928bd4d1
提交时间: 2025-07-23 19:37:48+00:00
影响等级: Minor
生成工具: webview2-upstream-sentry
上游审核链接:
查看上游审核 🔗
📋 摘要
本次提交通过自动化脚本移除了86个Chrome相关源文件中的全文件级不安全缓冲区编译指令(
#pragma allow_unsafe_buffers
和#pragma allow_unsafe_libc_calls
)。这些编译指令之前用于抑制编译器对不安全内存操作的警告。在移除这些指令的同时,代码中添加了#include "base/compiler_specific.h"
头文件,并将一些不安全的内存操作用UNSAFE_TODO
宏进行标记,用于后续的安全重构。涉及的模块包括浏览器内核、开发工具、媒体处理、企业连接器、扩展系统、文件服务、测试工具等核心组件。
🎯 影响分析
此次变更本身不会直接影响终端用户和开发者的功能体验,因为这主要是编译器指令的调整而不是业务逻辑的改变。但是,这个变更对代码安全性和开发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:
**对终端用户的影响:**
- 无直接功能性影响,用户感知不到任何界面或性能变化
- 间接提升了浏览器的内存安全性,降低了潜在的安全漏洞风险
- 为后续的安全加固工作奠定了基础,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浏览器稳定性
**对开发者的影响:**
- 编译时会显示更多关于不安全内存操作的警告信息,帮助开发者识别潜在的安全问题
- 通过
- 推动开发团队逐步采用更安全的内存操作方式,提升代码质量
- 可能会影响一些依赖这些内部API的第三方扩展或工具的编译过程
**对终端用户的影响:**
- 无直接功能性影响,用户感知不到任何界面或性能变化
- 间接提升了浏览器的内存安全性,降低了潜在的安全漏洞风险
- 为后续的安全加固工作奠定了基础,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浏览器稳定性
**对开发者的影响:**
- 编译时会显示更多关于不安全内存操作的警告信息,帮助开发者识别潜在的安全问题
- 通过
UNSAFE_TODO
宏标记,为开发者提供了明确的重构指导- 推动开发团队逐步采用更安全的内存操作方式,提升代码质量
- 可能会影响一些依赖这些内部API的第三方扩展或工具的编译过程
受影响的类:
AggregatedJournalFileSerializer
AdbClientSocket
DevToolsFileSystemIndexer
MediaEngagementPreloadedList
DesktopMediaListBase
ChromePermissionMessageProvider
CertificateTag
NSSDecryptorSystemNSS